瑶族头饰的包装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头饰类型和地区习俗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瑶族头饰包装方法:
红头盘瑶的头饰包装
先取一块合适的隔汗布离眉梢约2厘米将头部包住(过去盘瑶女性全部剃光头)。
然后用“包头盖”无布条镶嵌的一端包在隔汗布外层,长出的头盖收拢辍须须要均匀地排布显露在前额。
“红锦带”的须尾端收于后脑。
接着把3—5条格子纱巾折成3厘米宽条巾平叠缠绕在‘红锦带’须线的面,用扣针固稳最外一层纱巾。
最后用一条毛巾(同样折成3厘米宽),从后往前上斜捆住头饰。
一般瑶族妇女的头饰包装
将头巾打开,正中盖住头顶,两端平均垂于两侧。
左侧个别地区如贺县信都等地,妇女喜用黑布包头,未婚女子多用红布做成一寸宽、三尺长的绣花布带,将包头的黑布绑紧;已婚妇女则用不绣花的蓝布带将包头黑布绑紧,以示区别。
瑶族男子的头饰包装
清代,罗城瑶族(盘瑶)男子用五色布裹头,女子以竹片缀珠覆首。
兴安瑶族(平地瑶),男子用花帛裹头,女子用锦缠头,缀以珠玉。
特定地区的瑶族头饰包装
金秀、荔浦等地的部分瑶族(盘瑶)妇女则为塔式头饰。她们在头顶罩上圆锥形的竹笋壳,在脑后留可以通风的洞孔,再用边缘绣有花纹的黑布盖住笋壳,布外用饰有铜钉、铜铃的锦带将布绑紧,做成尖塔状帽子。取一块长约二尺、宽五寸的布带将头发包成尖形,然后用绣有瑶锦的深蓝色或青色布重重缠绕十余层,四周垂彩穗。
这些包装方法不仅体现了瑶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瑶族妇女对头饰的不同审美和包装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