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色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改善轧辊的均匀性
采用普通轧车染色者,应将轧辊表面车磨成中间直径略微大、两端直径略小的橄榄形辊筒。
合理选择橡胶轧辊的硬度。
采用均匀轧车
生产单一品种、单一色泽的产品时,用橄榄形辊筒解决边中色差或左中有色差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在生产小批量、多品种、多色位品种时,因为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常需频繁调换辊简,故给使用过程带来麻烦。采用均匀轧车是解决边中色差、左中右色差的好办法。
选用合适设备,改善设备状态
使被染物在整个染色过程中能均匀上色。
改善织物干燥的均匀性
织物进入热风烘燥机后,喷风口风速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对水分蒸发快慢的影响不同。风速大、温度高的区域,水分蒸发快,从而使染液向蒸发快的区域泳移,造成色差。
加工厚类织物时,温度相差10℃以内对色差影响不大,而加工薄织物时,温差大于5℃就会有明显色差。风速左中右相差4m/s之内,对厚织物影响很小,而风速相差2m/s时,薄织物就会有明显的色差。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严格调整好风速,并使布面温度及升温速度一致,使织物一致干燥,不致于造成色差。
加色
染色完成后,若色光与客户供样相比偏浅,可采用加色方法补救。加色方法根据客户供样色光的深浅和加色的浓度高低决定,一般有轧料和回染两种方法。前者适用于特浅色和浅色供样,可在拉幅时直接轧料;后者则适用于色光为中、深色供样,应根据目测和小样试验来确定加色方法。
减色
纯棉染色大货色光较客户供样偏深时,则考虑采用减色方法。减色一般分以下几种:
汽蒸水洗。
抓好原材料的稳定性
可靠性是控制色差的基础。染色产品的原材料,主要指坯布和染化料,无论批量大小,要求原材料前后品质一致是确保克服LOT色的重要条件。即使客观上原材料品质有异,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处理有别,把LOT色严格控制在最少量的范围内。
加强前处理
在轧染加工中织物回潮率对左中右色差的产生不容忽视。为避免织物回潮率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在织物前处理结束后尽量以打卷方式落布,且打卷后织物应以朔料布包住,阻止织物与空气接触,使织物保持干燥,在同一状态下进入染色加工。
合理选择染料和助剂
加强染料测试,选择上染曲线相似、易变色染料少的染料。
染色时加入匀染性助剂。
严格工艺纪律
抓好三级检查(挡车工自查、班组及车间检查),掌握工艺条件,保证按工艺上车,抓好每车或每缸布的对样、贴样制度。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和减少纺织印染色差,提高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