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色牢度变色的评级通常是通过将试后样与原样进行对比来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准备试样

剪取指定大小的样布,放入指定温度和洗涤剂量的水中进行洗涤。

洗涤后取出样布,凉干。

对比原样

将试后样与原样放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

使用灰色样卡进行评级,比较试后样与原样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的差异。

评级标准

色牢度评级通常分为目光评级和仪器评级。

目光评级时,背景应为中性灰色,照明条件应一致,观察方向垂直于纺织品表面。

评级时,将试后样与原样对比,看变色程度与灰卡上的哪个级别最接近。

沾色评级

将试后样与未测试过的贴衬织物比对,得到最接近的沾色级数。

评价标准

色牢度评级可以分为五级九档,有五个整级色牢度档次(5、4、3、2、1)和四个半级档次(4-5、3-4、2-3、1-2)。

通过以上步骤和评级标准,可以有效地评定纺织品的色牢度变色情况。不同的测试方法(如耐光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会有不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评定标准,但总体原理和步骤是相似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