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纺织品抗菌性能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两种。以下是具体的测试方法:
定性检测方法
琼脂平皿扩散法
将抗菌样品紧贴在接种一定量特定微生物的琼脂平板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培养后,观察样品周围有无抑菌区以及样品与琼脂的接触面有无微生物生长,以此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抗菌性能。
晕圈法和平行划线法
通过在培养基上接种测试菌,然后放入被测织物试样,经一定时间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用肉眼观察与织物试样接触或周边的培养基上接种菌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被测样品的抗菌性能。
定量检测方法
浸渍法
将已知细菌滴入样品,让细菌与样品接触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样品与同时所设的“0”时间对照组或培养后的对照组在菌数上的差异,用一定的方式计算结果。
振荡法
将样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菌液中,不断振摇培养一定时间后,计算与“0”时间的菌数减少率。
吸收法
将含有规定浓度的菌液滴加于纺织品抗菌面料试样和不含抗菌剂的对照样上,在规定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对培养前后的试样和对照样分别用规定的洗脱液进行洗涤,之后再对洗脱液中的活菌记数。通过对比培养前后活菌个数的变化,来评价抗菌性能。
印迹法、转移法和回收菌的技术方法
在吸收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印迹法、转移法,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技术对洗脱液中的活菌进行计数,从而更准确地评价抗菌性能。
注意事项
定性检测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判定产品有无抗菌效果,但对于非溶出性的抗菌物质和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性较差的溶出性物质,不能通过抑菌区的大小去判断纺织品抗菌活性的强弱。
定量检测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判定抗菌纺织品抗菌活性的高低,但检测周期长,检测费用较高。
在选择测试方法时,应根据具体的抗菌产品和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测试需求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