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产生异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霉味
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分解纺织品上的有机物新陈代谢物产生。
纺织服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安排不当、工期长、环境潮湿等原因,容易滋生微生物。
仓库储存环境潮湿、运输中遭遇潮湿、雨天气等环境因素影响也可能产生霉味。
高沸程石油味
在纺纱及纺织品印染整理中,常使用含有汽油、柴油、煤油等矿物油作为润滑剂或溶剂。
化纤在纺纱时为减少摩擦静电常加入一些油剂;羊毛开松时要加入和毛油,减少静电,提高开松效果,减少纤维损伤。
煤油常用作分散体(如粘合剂BH就用煤油作分散体),也常与水及乳化剂构成A帮浆作为涂料印花的增稠剂。
服装在生产中机器使用的油剂等,这些因素都会给纺织品带来石油气味。
芳香烃气味
芳香烃是指含苯环的烃类化合物的总称。
在纺织服装的生产、印染和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纺织品助剂中常含有芳香烃化合物,如苯、苯酚、苯乙烯、甲苯、二甲苯、苯胺、苯酸类等。
为掩盖异味使用芳香剂,引入让人不愉快的芳香气味。
鱼腥味
纺织品经树脂整理后,在焙烘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三甲胺的气味。
有些产生的副产物三甲胺会以甲胺盐的形式存在于纺织品上,在储存或服用时再分解出三甲胺,产生难闻的鱼腥味。
其他原因
在纺纱及纺织品印染整理中,使用的助剂中含有脂肪烃作为印花色浆中的乳化原糊,焙烘不充分会残留形成汽油味。
印花色浆中的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酸酯等单体会形成芳香气味。
织物的树脂整理过程中会有刺激性气体甲醛的释放,过高的焙烘温度以及不充分的洗涤后处理,会导致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低级胺类的残留,从而使织物带有鱼腥味。
综上所述,纺织品产生异味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涉及微生物作用、助剂使用、生产工艺以及储存环境等方面。为了减少纺织品异味的产生,可以从改进生产工艺、选择环保助剂、改善储存环境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