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缩水率 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其长度或宽度发生收缩的百分数。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纤维吸水后发生溶胀,导致长度缩短和直径增大的结果。缩水率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纤维种类、织物结构、加工过程中所受的外力等。
定义
织物缩水率是指织物在洗涤或浸水后,长度或宽度收缩的百分数。
计算公式
织缩率(%)=(原纱线长度 - 织物长度)/ 原纱线长度。
影响因素
纤维种类:不同纤维的吸水能力和溶胀特性不同,导致缩水率各异。例如,合成纤维及混纺化纤织物的缩水率较小,而粘胶纤维、人造棉、人造毛类织物的缩水率较大。
织物结构:织物的结构也会影响其缩水率,例如,紧密编织的织物通常缩水率较低,而疏松结构的织物缩水率较高。
加工过程:织物在加工过程中所受的外力也会影响其缩水率,如预缩处理可以降低天然纤维织物的缩水率。
常见缩水率范围
一般面料的缩水率:
棉:4% - 10%
化纤:4% - 8%
棉涤:3.5% - 5.5%
本色白布:3%
毛蓝布:3% - 4%
府绸:3% - 4.5%
花布:3% - 3.5%
卡叽华达呢:4% - 5.5%
斜纹布:4%
哗叽:3% - 4%
劳动布:10%
人造棉:10%
影响与建议
缩水率过高的织物会影响穿着效果和尺寸稳定性,因此,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缩水率,如预缩处理等。
消费者在购买服装或家居用品时,了解织物的缩水率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产品,避免因缩水问题造成不便。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