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阻燃是指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或手段,使纺织品在接触火焰或高温时能够 延缓或阻止火焰的蔓延,同时降低燃烧速度,甚至在撤离火源后能够自行熄灭。这种处理能够显著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为穿着者提供保护。
阻燃处理的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化学助剂处理:
通过在纺织品上施加含有磷、氮、氯、溴等元素的化学助剂,使纤维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易燃烧的物质,从而阻止火焰的蔓延。
纤维本质阻燃:
使用本身具有阻燃性能的材料(如芳纶、腈纶、碳纤维等)进行织造,这些材料在高温下能够保持稳定,不助长火势。
后整理阻燃: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通过特定的化学处理或物理方法,使面料获得阻燃特性。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将阻燃剂渗入纤维内部,经过化学反应后形成永久性交联。
阻燃纺织品的主要优点包括:
提高安全性: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延缓火焰蔓延,减少火灾损失。
保持物理性能:经过阻燃处理的纺织品在高温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不会因燃烧而严重损坏。
耐洗涤性:许多阻燃剂和处理方法能够经受多次洗涤,保持其阻燃性能。
常见的阻燃标准包括:
EN470-1:欧洲阻燃标准,测试纺织品的火焰蔓延性能。
EN531:欧洲阻燃标准,测试纺织品的火焰阻燃性能。
EN532:欧洲阻燃标准,测试纺织品的火焰滴落性能。
NFPA2112:美国阻燃标准,测试纺织品的火焰蔓延和燃烧性能。
NFPA70E:美国阻燃标准,涉及个人防护装备的性能要求。
总之,纺织品阻燃是通过特定的技术和处理方法,使纺织品在火灾中表现出更高的安全性能,从而保护穿着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