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工程师,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可的大工程师:
詹天佑: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他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茅以升: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高凤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他被誉为“大国工匠”。
艾爱国:
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被誉为“焊王”。
胡双钱:
大国工匠,30年经手的零件上千万,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被称为“航空手艺人”。
何小虎: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研制生产的产品应用于我国各种大国重器。
田得梅: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桥式起重机司机,零失误操作大型设备。
王曙群: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高级技师,从事航天发射器装配、检测工作30多年,先后参与1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工作。
周家汉: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凭着对专业技能的执着和热爱,从一名普通铣工成长为兵器工业高技能人才。
李万君: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焊工,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
夏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钳工,先后承担了“天马”射电望远镜、远望号、索马里护航军舰、“9·3”阅兵参阅方阵上通信设施等的卫星天线预研与装配、校准任务,装配的齿轮间隙仅有0.004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粗细。
王进: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带电作业工,成功完成世界首次±660kV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参与执行抗冰抢险、奥运会和全运会保电、线路防舞动治理等重大任务,带电检修300余次实现“零失误”。
朱恒银: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将我国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的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深部岩心钻探的领跑者。
乔素凯:
中国广核集团运营公司大修中心核燃料服务分部工程师、核燃料修复师,26年来,乔素凯核燃料操作保持“零失误”。
陈行行: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工人,优化了国家重大专项分子泵项目核心零部件动叶轮叶片的高速铣削工艺。他精通多轴联动加工技术、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和参数化自动编程技术,尤其擅长薄壁类、弱刚性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与技术。
王树军: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一号工厂机修钳工,致力于中国高端装备研制,攻克的进口高精加工中心光栅尺气密保护设计缺陷,填补国内空白。
谭文波: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工,他领衔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桥塞坐封工具,投入使用上千井次。他解决一线生产疑难问题30多项,技术转化革新成果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李云鹤:
敦煌研究院原副所长,倾心一件事,干了一辈子。他已经80余岁高龄,仍坚守在文物修复保护第一线,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
这些工程师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工程建设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