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修建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万里长城
名称始于秦朝,从秦始皇三十三年派蒙恬伐匈奴开始,到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赐蒙恬死的时候为止,共用五年时间筑成。万里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都江堰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它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郑国渠
是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约十年后完工,为关中平原的农业灌溉提供了重要水源。
灵渠
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秦凿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灵渠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的修建解决了秦军南征百越时的粮草转运问题,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保障。
这些水利工程在秦代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强了国防,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