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资质大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资质类别和等级压减
资质类别和等级大幅压减,例如,现有593项资质类别和等级直接压减到245项,缩减幅度超过50%。
具体到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资质,分别进行了合并和简化,如工程勘察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工程设计资质分为综合资质、行业资质、专业和事务所资质,施工资质分为综合资质、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工程监理资质分为综合资质和专业资质。
资质审批方式改革
推行告知承诺制,简化各类证明事项,实现企业资质审批“一网通办”。
资质审批权限下放,部分资质审批权下放至地方,提高审批效率。
资质标准优化
简化资质标准,降低企业准入门槛,例如,取消主项资质和增项资质之分,取消数量限制,打破资质序列的变化。
调整资质标准的主要指标,如注册建造师和主要技术人员的要求,细化项目业绩指标。
市场准入放宽
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简化资质标准,优化审批方式,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合理束缚。
资质等级压减后,中小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放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资质类别整合
将多个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较少的类别,例如,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8类。
合并行业资质,如将21类行业资质整合为14类。
资质延续和变更
对于资质有效期满的处理、换证等事项进行调整,采用告知承诺方式改革许可事项。
加强对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质量安全事故多发的企业列为重点核查对象。
电子化资质审批
全面推行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和异地远程评标,实现电子化资质审批。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简化资质管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企业及时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做好资质规划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