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质量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挖质量问题
开挖轮廓线不符:由于测量误差或施工方法不当,导致实际开挖轮廓线与设计轮廓线不符,影响隧道结构稳定性。
超挖与欠挖:实际开挖断面大于或小于设计断面,分别会导致混凝土衬砌厚度增加或不足,影响隧道结构安全。
开挖面不平整:不平整的开挖面会导致衬砌结构受力不均匀,影响使用寿命,并增加喷射混凝土用量。
初期支护质量问题
喷射混凝土强度不足:原材料不合格、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或施工工艺不当导致强度不足,无法满足支护要求。
钢拱架安装不规范:安装间距过大、连接不牢固或与围岩接触不良,影响支护作用。
锚杆施工质量问题:锚杆长度不足、锚固力不够或方向偏差,导致支护效果降低或失效。
防水板施工质量问题
防水板铺设不平整:导致局部积水和隧道渗漏水问题,同时施工过程中容易破损。
防水板搭接不规范:搭接长度不足或粘结不牢固,影响整体防水效果。
防水板破损: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破损。
洞内渗漏水
主要表现为二衬边墙、拱顶的渗水、滴水、漏水及路面冒水,原因是隧道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受地下水影响,防水工程质量欠佳。
拱墙背后脱空
初期支护背后存在空洞,影响衬砌和围岩的受力体系,可能引发塌方事故。
衬砌裂缝
二衬边墙及拱顶出现环向、水平向、斜向和网状裂缝,分为受力和非受力裂缝。
施工阶段地质判断技术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和设备,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损伤控制不足,可能导致塌方。
施工方法工厂化程度不高
特别是软弱破碎围岩的施工方法工厂化程度有待提高,以减少塌方风险。
隧道圬工工程隐患
衬砌厚度不够、欠挖不处理、衬砌背后填允不规范、初期开裂普遍存在等问题。
地下水处理不足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处理是薄弱环节,防止渗水、洞水现象频发。
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检测体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施工操作不规范。
环境意识薄弱
洞内施工环境欠佳,存在通风、供氧不足等问题,影响施工人员健康和安全。
施工人员应变能力不强
对不良施工灾害的预测不足,一旦出现灾害,可能无法及时应对。
这些隐患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和处理,将对隧道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议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并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方法,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