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环保措施有哪些

建筑工程环保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及考核。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从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必须在工程开工15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申报登记。

降噪措施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制定降噪措施。

夜间施工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明,并公告附近社区居民。

光污染控制

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污水排放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要与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政管理部门签署污水排放许可协议,申领《临时排水许可证》。

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经沉淀处理后二次使用或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施工现场泥浆、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湖泊、池塘。

有毒材料和油料管理

施工现场存放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必须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储存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渗漏污染土壤水体。

施工现场设置的食堂,用餐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应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掏油。

废弃物管理

建筑项目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建筑垃圾、废弃材料等应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填埋,避免资源浪费。

弃土及建筑垃圾覆盖防风抑尘网,接触粉尘的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

绿色施工技术

使用环保建材、采用低碳排放技术、合理设计施工工艺等,提高建筑项目的可持续性。

严格遵守国家及当地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积极落实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采取覆盖、固化、绿化、洒水等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撒。

水污染控制

施工生活废水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委托环卫部门清运;机械车辆冲洗、检修废水经“隔油池”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

噪声控制

通过交通管制、设置交通标志牌、施工车辆减速慢行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运行噪声。

距离村庄较近的施工区域设置移动式隔声屏减轻噪声影响。

固体废弃物处理

弃土在指定位置存放,建筑垃圾中的钢筋边角料、废木材可以回收再利用,不能回收的可就近运往附近的城镇建筑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施工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环保制度和管理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配备必要的环保设施和环保专业人员。

定期对职工进行环保法规知识培训考核。

编制环保方案,设置环保管理人员,保持对工地周边环境的巡查、看护。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