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沉降监测:
通过布置沉降观测点,进行三等水准测量,定时观测建筑物在不同阶段的沉降情况,并绘制观测点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倾斜监测:
在建筑物的四角设置倾斜观测点,使用经纬仪进行监测,每天观测2-3次,同时布置线锤和地面固定钢尺,随时观测建筑的回倾情况。
裂缝监测:
安排专人检查建筑物,特别是底层墙体可能出现的裂缝。
施工变形监测:
包括竖向位移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底回弹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净空收敛监测等。
力学监测:
涉及土压力监测、水压力监测、钢支撑轴力监测、锚索(锚杆)应力监测、钢管柱应力监测、混凝土支撑应力监测等。
智能监测技术:
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云计算等技术,对建筑物的结构健康和环境质量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例如,结构健康监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监测,通过传感器收集结构响应数据,及时发现结构裂缝、变形等安全隐患。
环境监测:
包括噪音和振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通过安装相应设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环境状况,为制定降噪减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施工质量监测:
关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和预防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安全监测:
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并消除施工安全隐患。
施工进度监测:
保证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专项检测:
包括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建筑幕墙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等,涉及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桩的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锚杆锁定力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砂浆强度检测、砌体强度检测等多个方面。
见证取样检测:
对水泥、钢筋、混凝土掺加剂等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以及其他相关的材料试验。
这些监测内容旨在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规范,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监测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