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的结算计算主要依据合同约定和工程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和规则:
清单计价模式
竣工图上有或签证单上有且挖土形状规则的:
按清单计价规则算出的工程量结算,即:基础垫层底面积×挖土深度,不计算工作面和放坡。
签证单上的挖土方形状不规则,无法画图标尺寸的:
一般也不存在所谓的基础垫层(比如塌方区处理),若能参套合同清单单价的,按签证单上的实际收方量结算,即:包含工作面、放坡空间的坑体积。
定额规则
平整场地:
建筑物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建筑面积计算。地下室单层建筑面积大于首层建筑面积时,按地下室最大单层建筑面积计算。基础挖土按图示底面积乘挖土深度以体积计算。
挖掘地槽、基坑土方工程量:
沟槽、基坑划分: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沟槽长大于槽宽三倍以上的为沟槽。凡图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
挖土方以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准按体积以M3计算。土方体积,均以挖掘前的天然密实度体积为准以M3计算。如遇有必须以天然密实体积折算时,可按表1-3所列数值换算。
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其宽度按图示沟槽、基坑底宽,单面加10cm,双面加20cm计算。挡土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以M2计算,支挡土板后,不得再计算放坡。
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按规定计算。注:基础施工如选用砖胎膜时,不增加工作面。
挖基础沟槽长度,外墙按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按图示基础底面之间净长线长度计算;内外突出部分(垛附墙烟囱等)体积并入沟槽土方工程量内计算。
其他计算方法
方格网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形变化较小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该方法首先将待计算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的大小根据工程精度要求确定。然后,测量每个方格网四个角点的高程,并根据设计标高计算每个方格网的填挖方量。最后,将所有方格网的填挖方量相加,得到总的土石方工程量。
断面法:适用于狭长地带、地形变化较大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该方法将待计算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断面,每个断面的位置和间距根据工程精度要求确定。然后,测量每个断面的面积和高程,并根据设计标高计算每个断面的填挖方量。最后,将所有断面的填挖方量相加,并乘以断面间距,得到总的土石方工程量。
DTM法(数字地面模型法):基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技术,将待计算区域的地形数据转化为数字地面模型。然后,根据设计标高和数字地面模型计算每个网格点的填挖方量。最后,将所有网格点的填挖方量相加,得到总的土石方工程量。
建议
合同明确:在工程开始前,确保合同中对土方工程的计价方式有明确的约定,避免后期结算时出现纠纷。
详细记录:在施工过程中,详细记录每次挖土、填土的尺寸、形状、深度等信息,以便于后续结算时能够准确计算工程量。
合理利用专业软件:对于复杂地形或大面积的土方工程,可以采用方格网法、断面法或DTM法等专业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