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工程的施工步骤如下:
基层处理
使用水泥砂浆将地面找平,确保找平层的流水坡向和坡度符合国家标准,避免防水涂料因薄厚不均或漏底造成渗漏。
新装管道洞口四周要用水泥浇灌严实,注意墙体与地面、管道与地面的接缝,这些部位容易出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基层必须牢固,无空鼓、潮湿蜕皮现象,横纵向的阴阳角要做成圆弧形。
防水处理
将液料倒入容器,再将粉料慢慢倒入,同时搅拌3-5分钟形成无粉团和颗粒的均匀浆料。
从排水管道口、地漏、阴阳角等薄弱部位开始,按照先墙后地的顺序进行整体涂刷防水,一般涂刷两遍,第一遍防水完全干透(用手触摸不粘手)后再进行第二遍涂刷。注意不同防水涂料所需涂刷厚度不同,要根据所选涂料来确定涂刷厚度,一般1-2mm就足够了。
施工24小时后,要用湿布覆盖涂层或喷雾洒水对涂层进行养护,不要暴晒或踩踏。
涂刷高度
地面满做,厨房墙面上翻30cm,卫生间墙面上翻180cm。这是常规的标准做法,但如果家庭有个一米八以上的大长腿,淋浴区的防水可以考虑做到顶。
闭水试验
在防水层完全干固(夏天24小时,冬天48小时)后,进行闭水试验检查防水是否合格。闭水试验就是把防水空间比作一个碗,所有缺口堵好后往里灌水,24-48小时后看水会不会渗漏到楼下。
铺保护层
为防止后续施工破坏防水层,需在防水涂料表面铺上保护层。保护层要完全覆盖防水层,无遗漏,与基层结合牢固,无裂纹,无气泡,无脱落现象。
细节处理
阴角、管根等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点,容易应力集中导致开裂渗水。这些部位应使用堵漏材料进行特殊处理,增加防水附加层,避免渗漏问题。
环境条件
施工时应注意气温和通风条件,确保在防水材料施工允许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材料选择
选择耐水性、耐候性和耐久性良好的防水材料,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等,根据工程特点和防水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水涂料。
养护和保护
防水层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3-4天的养护,避免触摸和踩踏。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加设保护层,防止防水层在后续施工中受到破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后期出现渗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