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护坡案例分享怎么写

工程护坡案例分析通常需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工程概况

简要描述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边坡的位置、长度、高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等。

说明工程的设计意图和施工过程,包括边坡的开挖、防护措施的设置等。

问题描述

详细描述边坡在施工或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裂缝、坍塌、滑动等。

提供问题的具体表现、影响范围以及已采取的处理措施。

地质分析与评估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监测数据,分析边坡的地质特征,包括岩体结构、滑体厚度、滑动面位置等。

评估边坡的稳定性,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降雨、地质变化、施工方法等。

支护方案选择与实施

详细说明选择的支护方案,包括预应力锚索、土层锚杆、抗滑桩、格构梁等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分析支护方案的选择依据,包括整体性、稳定性、可靠性、传力计算、施工难度和成本等因素。

案例分析与讨论

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分析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如施工难度、工期、造价、环境影响等。

提出改进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总结案例分析的主要发现,强调支护方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提出对未来类似工程的建议和展望。

工程概况

某公路KL37880左上边坡长约160m,坡高25-35m,地貌上属低山丘陵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本路段属深挖路堑,左上边坡设计开挖台阶放坡坡度自下而上分别为1:5、1:1、1:1级,设计台高10级。在边坡已基本按设计坡度开挖好并对第二、三级边坡进行面浆砌片石防护。施工过程中,由于当地连降大雨(雨季来临),边坡的上部出现了裂缝,已用片石砌好的坡面发生鼓起开裂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降雨的影响,裂缝加大,第一级边坡已大面积塌落,严重威胁到了边坡的稳定和安全。

问题描述

边坡在雨季出现裂缝和塌落现象,第一级边坡已大面积塌落,严重威胁到了边坡的稳定和安全。新出现的坡面裂缝呈弧形,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其分布范围大致在KL37900之间。在一级台阶面约KL37900一带,由于坡体物质为松散破碎的泥夹石,已发生较大崩塌。另外,坡顶台面已填平的原裂缝,也出现重新开裂的现象。

地质分析与评估

根据已钻孔的5个钻孔地质资料和几场大雨过程监测及进一步地面地质调查,发现边坡实际地质情况有一定变化,滑体厚度要比原来估计的厚。几场大雨后,边坡的滑动又有新发展,边坡面的开裂、鼓起等现象已延伸到第三级台阶面(即最上一级台阶),并破坏了原浆砌片石护坡。现场调查表明,新出现的坡面裂缝呈弧形,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其分布范围大致在KL37900之间。在一级台阶面约KL37900一带,由于坡体物质为松散破碎的泥夹石,已发生较大崩塌。另外,坡顶台面已填平的原裂缝,也出现重新开裂的现象。

支护方案选择与实施

针对边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预应力锚索格构梁支护方案。具体措施包括:

上部7米左右土层(强风化层)采用土层锚杆支护,以防止土层滑动。

通道以上岩石部分采用顺层放坡结合预应力锚索+格构支护,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通道以下部分采用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支护,以有效控制边坡的滑动。

案例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施预应力锚索格构梁支护方案,边坡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改善。监测数据显示,裂缝宽度有所减小,边坡没有出现新的大面积塌落现象。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符合要求,传力计算和施工工艺合理,确保了边坡的安全稳定。

结论

本案例表明,预应力锚索格构梁支护方案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边坡问题时表现出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