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诞生于 1973年。这一技术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的诞生。具体过程如下:
理论准备
1944年,Avery等通过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1958年,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或从DNA传递给DNA。
技术突破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使DNA分子进行体外切割和连接成为可能。
1972年,首次构建了一个重组DNA分子,提出了体外重组的DNA分子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复制和有效表达的问题。
质粒分子被改造成载体,以携带外源DNA片段。
基因工程的诞生
1973年,Cohen等人首次完成了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获得了双抗的阳性转化子菌落,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
总结:
基因工程的诞生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3年Cohen等人的实验成功将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标志着基因工程的诞生。这一技术的诞生不仅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还为后来的基因治疗和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