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工期的排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考虑因素:
确定项目总时长
紧急时间:完成项目所必须的最短时间,通常是指不能延误的关键路径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正常时间:按照任务计划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
缓冲时间:为应对不确定性和风险而预留的时间,通常为项目总时间的10%-30%。
计算加时率
加时率是指完成项目的预测总时间和实际完成总时间之比。如果这个比率大于1,说明项目超时了;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项目提前完成了。
确定工程阶段和工期间隔
根据项目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确定每个工程阶段的工期。
根据工程阶段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工程阶段之间的工期间隔。
考虑施工资源和人力
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需要考虑到施工资源、人力、材料等因素。
顺延工期的情形
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工程停工,经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核准,可按实际停工和处理的天数顺延工期。
因重大设计变更或建设(发包)单位签证后,可按实际停工天数顺延工期。
实行冬季施工地区,由于施工技术不允许或经济不合理,不能继续施工的,经建设(发包)单位同意,可按实际停工天数顺延工期,但顺延天数有一定的限制。
优化和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总工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合同工期的确定
合同工期指发包人承包人在协议书中约定,按总日历天数(包括法定节假日)计算的承包天数,包括开工日期与竣工日期。
实际工期的计算
实际工期包括日历工期和实际工作日数。日历工期是指从开工到竣工按全部日历天数计算,不扣除停工日数。实际工期则扣除节假日未施工的天数及因设计、材料、气候等原因停工的天数。
通过以上步骤和考虑因素,可以较为准确地排定工程的总工期,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