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质量控制措施:
确立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计划
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程序和质量检查制度。
设置工程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
控制点设置原则主要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大小、危害程度以及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
严格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事先控制为重点,认真检查每道工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
事中进行质量跟踪监控。
事后进行控制工作,确保每道工序符合有关工程质量标准。
建立健全监理组织
完善职责分工及有关质量监督制度,落实质量控制的责任。
严格质量检验和验收,不符合合同规定质量要求的拒付工程款。
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
开工前,组织由业主、设计单位、质监部门和施工单位参加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认真做好图纸会审记录并整理编写成图纸会审纪要,经各会审单位共同签字认可后,作为与施工图具有同等效力的文件下发执行。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全面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签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核签证”。
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
审核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性能质量,将其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
施工单位在订货前需将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样品(样本)材质证明和有关技术资料向监理工程师申报,经与业主、设计单位研究同意后,方可订货。进场到货后,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其出厂合格证、材质检验证明及有关技术参数,批准同意并下发“批准原材料、半成品使用表”和“设备报验单”后方可使用。
质量检查和验收
采取专业人员检查和班组自检、互检相结合,并实行隐蔽工程验收、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等制度。
验收时按质量标准分别评定质量等级,不合格者不能交工。
质量检查的结果记录成册,作为交工验收的必备文件,存入技术档案。
质量问题分析和整改
利用每周工程例会和定期或不定工期地召开质量问题分析会,针对施工中发现质量问题,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扭转质量下降趋势。
对整改不力或未整改的,下发“施工停工通知”,直至达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
保修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保修阶段负责检查工程使用状况,定期填写“工程状况检查记录表”,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鉴定其责任,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做好返修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顺利进行,最终实现质量创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