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足迹怎么写的

探月工程足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嫦娥一号的发射与地月转移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嫦娥”奔月旅程正式开始。

2007年10月31日,嫦娥一号飞行速度提高到10.58公里/秒以上,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成为月球卫星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月球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进入使命轨道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准确进入127分钟、200公里高度的月球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中国首幅月图亮相

2007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通过新华社传到了世界各地。

首幅月球极区图像公布

2008年1月31日,原国防科工委正式发布首幅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球极区图像。

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发布

2008年11月12日,由嫦娥一号拍摄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公布,这是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嫦娥一号的撞击月球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完成硬着陆,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完成硬着陆。

嫦娥二号的拓展

嫦娥二号从嫦娥一期工程的备份星到二期工程的先导星,从月球探测器到太阳系探测器,从距离地球38万千米外的月球,到150万千米远的日一地拉格朗日L2点,从700万千米外的小行星,到5000万千米的遥远深空。

这些足迹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从起步到逐步深入太空的历程,体现了中国航天人不断追求太空梦想的坚定步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