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建筑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措施:
规划设计阶段
整合需求: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对于建筑功能、风格、质量等要求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设计任务书。例如,在住宅建筑施工前,充分收集业主对户型布局、停车位数量、小区绿化等方面的期望。
协同设计团队:组织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协作,确保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各种管道、线路铺设不冲突。
项目招标阶段
梳理招标需求:明确工程施工、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各方面的招标要求,包括资质条件、技术标准、工期要求等。例如,在招标建筑主体施工单位时,规定其必须有类似建筑规模的施工经验。
全流程监督:对招标信息发布、投标文件接收、评标、定标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招标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施工准备阶段
人员组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任务要求,合理调配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等,并做好岗前培训。例如,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组织有经验的架子工进行脚手架搭建培训。
物资准备:统筹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采购、运输和进场。如提前预订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确保施工开始时材料能及时供应。
施工过程阶段
进度管理:以总进度计划为纲,制定月、周、日进度计划,实时监控进度情况,及时解决影响进度的问题。例如,遇到恶劣天气影响室外施工,及时调整作业内容,安排室内施工任务。
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建筑工程变更体系的管理,对所有管理人员来讲,施工质量的管理都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主动与监理部门等积极配合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加强管理力度,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安全管理:施工企业相应的要有安全费用的支出,用于安全防护、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标识牌等,要不断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自己安全,他人安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
人员管理
统筹安排:管理者需要有个整体的概念,什么工作需要多少人力心中有数,保质保量,不窝工,不影响工期。
制度化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不分亲厚,不管远近,拿制度说话,这就是原则性。
知人善任:把相应的工作交给相应能执行的人,确保人尽其才。
现场管理
调整施工进度:现场管理人员每天到达施工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合理、全面的安排。
购买工程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供应时间。
计划功能区域: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功能区域,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责任管理
分阶段、分类细化管理:工程项目要分阶段、分类细化管理,明确每个阶段的管理职责和目标。
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地管理人员的职责。
提高认识:加强对一线工人的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组织施工:努力抓好工程质安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经济杠杆
适当使用经济杠杆:对人员管理必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奖罚分明的制度,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项目经理素质
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通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尽其才。
项目经理答问制度:对任何工程的投标或承包施工,都应由专家评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提出问题,再根据项目经理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是否中标或承担施工。
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促进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好建筑工程,确保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