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探月工程第一期
任务:研制并发射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器嫦娥一号,实现绕月飞行并对月球进行普查。
成果:
2007年10月24日发射,2009年3月1日按计划受控撞月于月表丰富海。
全球首次获取全月球影像图。
取得月表化学元素分布、月表矿物含量、月壤分布和近月空间环境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
填补了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
探月工程第二期
任务: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
成果: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作为先导星,拍摄了当时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影像图,并为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进行高精度成像。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12月14日实现落月、完成地月转移、绕月飞行和动力下降后,在月球雨海西北部的虹湾着陆区安全软着陆,巡视器成功驶离着陆器并互拍成像。
获得了地球等离子体层图像和月球地质剖面图等图像,开展了月面巡视勘察,获得了大量工程和科学数据。
在全世界探月中首次使用极紫外相机、月基光学望远镜和测月雷达。
探月工程第三期
任务:发射月球自动采样返回器,降落到月球表面采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并利用返回器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开展相关研究。
成果:
由嫦娥五号T1号、五号任务组成。
嫦娥五号T1号主要为嫦娥五号的月球表面任务做技术验证。
嫦娥五号计划实现月面采样返回,获取更详尽的月球信息。
探月工程第四期
任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规划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开展月球环境探测等任务。
计划:
由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四次任务组成。
计划在月球南极进行几次着陆,后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这些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探月领域的技术实力,还为未来的深空探测和人类月球驻留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