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也称为高架渠或输水桥, 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它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渡槽的主要作用是将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和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同时也可用于排洪和排沙。大型渡槽甚至还可以实现通航。
渡槽的历史悠久,最早诞生于中东和西亚地区。例如,公元前700余年,亚美尼亚已有渡槽,而公元前703年,亚述国一西拿基立下令建造了一条长达483公里的渡槽,将水引到国都尼尼微。古希腊和古罗马城市也建有大量的渡槽,其中古罗马的供水渡槽如阿庇渡槽、阿历山大渡槽和马西亚渡槽等,都是其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在现代,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渡槽的形式和材料也在不断进步。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渡槽,而60年代以后,随着大型灌区工程的发展,各种轻型结构渡槽和大跨度拱式渡槽被广泛采用。
在中国,由于水利设施落后,渡槽的建设成为了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南水北调工程中,就包括了40余座引水跨越山谷和江河的渡槽,这些渡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引水渡槽。
综上所述,渡槽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建筑,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问题,支持了农业和城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