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勘,也称为工程地质勘察,是指 对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风险。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地貌调查:
研究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河流、海岸线等,以及它们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
地质构造分析:
分析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包括地层结构、断层、褶皱等,以评估地质稳定性及潜在的安全隐患。
地质岩石勘察:
研究工程所在地区的岩石类型、成分、结构和分布,以及它们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强度、硬度、耐候性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地下水勘查:
调查地下水的分布、储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评估地下水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基坑涌水、地下工程渗漏等。
地质灾害评价:
识别和分析工程所在地区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为制定防灾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可以为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信息和依据,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工程地质勘察是完成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中“防灾”这一总任务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任务从总体上来说是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以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和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