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塘是 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主要用于保护沿海城乡的安全和生产。它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带的重要屏障,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海塘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以及福建省、上海市等地。从长江口以南至甬江口以北,约六百公里的一段是历史上的修治重点,其中钱塘江口北岸一带的海塘工程最为险要。
海塘的修筑方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早期的海塘工程形式包括土塘、柴塘和土石塘等。土塘是最早的海塘工程形式,构筑简单,就地取土堆垒成塘,抗潮能力有限,适用于紧急抢修或临时防御。柴塘则以柴薪和土层相间而筑,适应于地基承载力低、不便打桩的地段,抗冲刷能力比土塘强。土石塘(又称竹笼木桩土石塘)则是在土塘的基础上,使用木桩和石块进行加固,提高了抗潮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塘的筑塘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盐官的海塘建设中,古代中国人采用了独特的木桩石塘法,使用整齐的长方形条石,呈“T”形叠砌,塘身后加帮土墩护塘,形成了坚固的鱼鳞石塘。这种塘因其整齐美观且坚固,被称为“鱼鳞石塘”,并且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海塘不仅具有防洪功能,还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改造自然的智慧与能力。在保护沿海居民生活的同时,海塘也成为了重要的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例如,盐官的海塘不仅保存完好,还与占鳌塔、镇海铁牛等景观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水利风景区。
总的来说,海塘作为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挥着重要的防洪和保护作用,并且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