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称 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该工程于2001年底立项,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的重要项目。其目的是通过考古调查发掘、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历史脉络。
探源工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中华文明何时形成,以及有多久的历史。
2. 中华文明如何起源、形成和发展,以及从多元起源到中原王朝为引领的一体化趋势是如何形成的。
3. 重点考古调查和发掘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
4. 对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探究这些区域的文明化进程、环境背景及其特点,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探源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史。研究团队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旨在深入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为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