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要求
强度要求:地基上基础作用的荷载重量要在地基的承载范围之内,不能超过地基的承载范围,否则会出现坍塌。桩基础或复合桩的基础要求基地总荷载小于或等于桩基承载力与桩间地基土承载力的总和,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能力。
变形要求:基础沉降或其他特性在变形过程中与建筑物的允许值相比较小时,地基计算的变形量应当低于建筑物允许的变形值范围,以保证结构不受变形的影响而正常使用。
上部结构的要求:地基在建设时,需要充分符合上部结构的相关要求,如刚度、耐久性以及强度等。
其他要求
埋置深度:为保证在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基础应满足一定的埋置深度要求。确定埋置深度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高度、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抗震设防要求、基础施工技术难度、造价、合同工期、周围建筑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设计出符合现场条件、可操作性强的方案。
设计计算原则
基础底面的压应力: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及基础的变形值:小于建筑物要求的变形值。
地基及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保证。
基础本身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施工要点
土方开挖:包括去除表层土壤、挖掘沟槽,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并遵循施工图纸和相关规定。
基础垫层施工:垫层位于土方开挖和基础结构之间,能够均匀分散上方的压力,并保护基础结构免受侵蚀和损伤。
模板施工: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按照施工图纸进行精确的安装和拆卸。
钢筋加工与安装:确保钢筋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并进行精确的焊接和固定。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并进行适当的振捣和抹面,浇筑完成后进行适当的养护。
质量检测与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检测和验收工作,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考虑共同作用的设计方法
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之间同时满足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两个条件的设计方法叫做考虑共同作用的设计方法。常规方法只考虑了静力平衡,没有考虑变形协调。
基础功能
基础的功能决定了基础设计必须满足强度要求、变形要求和上部结构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耐久性要求。
基础施工图和施工说明
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基础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考虑,包括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