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程cm模式

CM模式,即 阶段施工法(Phase Construction Method),是一种在建设工程中应用的管理模式。它由美国汤姆森(Charles B. Thomson)等人在1968年提出,旨在通过快速路径法(Fast Track Construction Management)来加快设计和施工进度,并改进管理控制方法。

在CM模式下,业主在建设工程的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或CM经理)参与到整个实施过程中。CM单位的角色是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并随后负责施工管理。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设计完成后才进行招标的做法,而是采取分阶段发包,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CM模式的核心特点包括:

快速路径法:

在工程设计尚未结束之前,开始部分工程的施工招标,使施工提前到设计阶段。

分阶段发包:

工程分为多个阶段进行发包,每个阶段由业主、CM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管理。

CM单位的角色:

CM单位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

合同方式:

CM模式通常采用“成本加利润”的方式,CM单位与业主签订合同,提供专业性的咨询服务并收取服务费。

CM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代理型CM(Agency CM):

CM经理作为业主的咨询和代理,业主和CM经理的服务合同规定费用是固定酬金加管理费,业主在各施工阶段和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

风险型CM(At Risk CM):

CM经理同时担任施工总承包商的角色,一般业主要求CM经理提出保证最大工程费用(GMP),以保证业主的投资控制。如果最终结算超过GMP,则由CM公司赔偿;如果低于GMP,则节约的投资归业主所有,但CM公司由于承担了额外的施工成本风险,可以得到额外的收入。

通过采用CM模式,可以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组织协调和目标控制的难度。因此,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相应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措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