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行业中存在的套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项目融资中的贷款资信评估报告费
凡是先交贷款资信评估报告费的项目融资,大概率是骗子公司,有金融监管机构背书的除外。
冒充国企央企的项目
冒充国企央企有大项目,提出任何现金形式的保证金担保金或者预付款的基本是假的。央企或者上市公司承接的大型工程,一般都会在招采官网上披露信息,如果他们有工程需要分包,可以查一下是否有该工程的信息发布,否则,一概不要相信。
项目中的保证金问题
工程保证金这个比较难。不交证明不了你的实力和干工程的决心,交了又怕工程拖着不开工,最后因为耗不起被扣除一部分保证金。银行保函这个东西不是所有公司都要的,特别是一些民企,他只需要保证金能到他的账上。最好是签合同时注明工程正式开工后再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如果一签合同就索要保证金或者是居间费的,一定要小心,以防有诈。
项目分包中的关系户
项目的“肥活儿”往往被甲方指定分包给关系户,只剩下骨头给总包。
投标过程中的各种费用
投标时交各类保证金,利润还没到手就垫出去一大笔。投标前或中标后,按规则一定要给“关键人”送一大笔。
项目中的权力寻租
甲方代表都不是好惹的人,一个都不能得罪。监理水平不一定高,但也不能得罪,小恩小惠少不了。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来工地视察的个个都很牛气,有事没事上红包。环保、卫生、公安、计生......只要沾点边,该不该来的都可能来,喝杯小酒算是便宜你了。
合同中的文字游戏
合同,本是双方权益的保障书,但往往也是陷阱的重灾区。密密麻麻的条款中,隐藏着无数你可能未曾留意的陷阱。比如模糊的责任界定、不合理的违约条款、隐藏的附加条件……这些都可能成为日后纠纷的导火索。因此,签订合同前,务必逐字逐句审阅,必要时请专业人士把关,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证据缺失
在工程现场,辛苦劳作却未留下任何书面证据,这是许多工程人的痛。老板一句“我来签字”,结果却成了空头支票。记住,无论多忙多累,都要确保自己的工作有迹可循。无论是施工日志、材料清单还是验收报告,都是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武器。口头承诺虽好听,但关键时刻却难以作为有效证据。
签证变更的拖延战术
签证变更,本是工程中的常态,却也是套路频出的环节。甲方一句“回头就签”,却可能让你等上数月甚至更久。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签证却迟迟未至。因此,面对签证变更,务必保持警惕,及时跟进,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算时的砍价游戏
工程结算,本是收获成果的时刻,但有时却成了另一场“战役”。原本报价5000万的工程,对方一句“3000万马上付”,看似诱人,实则暗藏玄机。首笔款到账后,结算时却可能遭遇大幅砍价。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就要明确结算条款,避免后期被动。同时,保留好所有与工程相关的文件和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付款前的发票陷阱
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预付款这个诱饵来引诱你,很多工程都是打着国企央企的名义,然后中标以后把这个项目要平移出去,下浮多少点位,或者说中间给多少费用,然后把这个工程直接跟你签合同。碰到这样的项目大家一定要小心,就个人的经验而言,有预付款的项目,它根本不可能流落到市场上面。假如说有具体的单位,去找具体施工单位的话,一般都是有条件的,有一些条件比较好,并且有预付款,碰到这样的工程,但是关系不是太到位的情况下,或者说中间有介绍人,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这些套路不仅损害了工程行业的信誉,也给相关企业和人员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工程行业的人员应当提高警惕,学会识别和防范这些套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