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过程中可能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

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内容制定不严谨,条款表述不清,缺乏法律约束性,可能导致经济纠纷。

合同中未对人工及材料价格做出明确标注,若工期延误导致费用上调,补充协议可能不被审计认可。

材料设备价格波动

材料价格在不同时间段会发生变化,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备注调整价格,导致造价不准确。

施工方与供货方建立不合理的交易,使用虚假发票等手段制造假进购资料,增加审计结算风险。

审计人员素质问题

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复杂且专业性强,审计人员若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可能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工程量差错

工程量未量完或量错,工程量标准及算式不清晰,可能导致结算金额计算错误。

工程变更

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变更可能影响结算金额和工期。

索赔处理、质量问题和支付风险

索赔处理不当、质量问题未妥善处理、支付环节出现问题等,均可能引发风险。

固定总价合同的风险

固定总价合同下,若工程量变化或价格波动,可能导致结算价款调整问题。

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如工程结构与设计、施工技术与时间、预决算准确性等。

审计控制风险,涉及建设、施工、采购、监理等单位的内部控制程度。

审计检查风险,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自身因素导致的风险。

提交和审核进度问题

施工企业未按时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资料,可能导致结算款延期支付。

竣工结算资料不完整或存在瑕疵,影响结算正常进行。

发包人拖延审价或审核,可能导致施工企业无法及时获得结算款。

防范措施

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

及时准确记录材料价格波动,并在结算时予以考虑。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严格执行工程量计算和变更管理,确保结算金额的准确性。

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及时提交和审核竣工结算资料,避免因资料问题导致结算延误。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结算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双方的合法权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