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多层砌体房屋
以砌体(无筋砌体或配筋砌体)抗震墙为抗震结构体系。
横墙承重为主的结构体系较有利,承重横墙兼作横向抗震墙,纵向自承重墙作为纵向抗震墙,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
多层内框架房屋
外墙为砖墙垛(或壁柱)承重,内柱为钢筋砼柱承重。
适用于工艺上需要较大空间或使用上要求有较空旷的大厅的轻工厂房和民用公共建筑等。
底层框架砖房
底层要求有较大空间作商店、服务大厅等,上部则为隔墙较多的住宅或办公楼。
上下材料不同、强度和刚度不连续的结构体系,在抗震设计中有较严格的要求。
框架结构
多应用于多层及高层民用建筑和多层的工业建筑。
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易于布置较大房间。
但纯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层数和高度都受到一定限制。
框架-抗震墙结构
在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布置适当的抗震墙,并与框架结构形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
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比纯框架结构显著减小,建筑高度可以高很多。
抗震墙结构
全部由纵、横抗震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抗震性能较好,在高层住宅、公寓、旅馆等建筑中广泛应用。
钢结构
以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建设速度快、抗震性能好、重量轻等优点。
高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使其在地震中变形能力强,能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
框剪结构
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既有框架结构的灵活布局,又有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中高层建筑中较为常见,适用于地震高发地区。
砖混结构
多层砖混结构的房子抗震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底层为框架结构、上面为砖混结构的情况。
框支-剪力墙结构
能够较好地适应现代高层建筑的复杂功能需求,已在许多高层建筑中得到应用。
这些结构体系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抗震结构体系对于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建议在地震高发地区优先考虑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或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