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工程车,也称为战斗工程车,是一种 伴随坦克和机械化部队作战并对其进行工兵保障的配套车辆。其基本任务包括清除和设置障碍、开辟通路、抢修军路、构筑掩体以及进行战场抢救。部分装甲工程车还可用于为坦克装甲车辆涉渡江河构筑岸边进出通路和平整河底,以保障战斗车辆渡河。在现代战争中,装甲工程车的支援和保障作用显著,能够显著提高部队的作战效果,因此被视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支援车辆。
装甲工程车的分类
重装甲工程车:通常采用主战坦克底盘,具有与坦克相当的防护能力和机动性,主要用于伴随和支援第一梯队坦克的战斗。例如,美国的M728战斗工程车、苏联的IMR战斗工程车等。
轻装甲工程车:采用轻型坦克、轮式或履带式装甲车底盘,或专门设计的底盘。其装甲防护能力和机动性大体与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相当。例如,法国的VCG装甲工程车、日本的75式快速履带推土车等。
非装甲工程车:多数为履带式或轮式推土车,有的配备装甲驾驶舱。这些车辆多从民用履带推土机或轮式车辆发展而来,用于执行简单的工程任务。例如,中国的82式履带军用推土机、联邦德国的ZD3000轮式推土车等。
结构特点
装甲工程车的结构特点因用途不同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作业装置:
挖斗或铲斗:主作业装置,用于挖掘和移动土壤。
推土铲:装在车前或车尾,用于推土和平整地面。
液压绞盘和吊臂:用于抢救或起吊重物。
地锚:用火箭推进,起固定或支撑车辆的作用。
地钻:用于挖掘垂直掩体。
扫雷犁/推土铲联合作业装置:如美国的COV车,具有扫雷和推土的双重功能。
破坏工事炮:用于破坏野外防御工事和路障。
爆破装药发射管和地雷发射管:用于破坏野战工事和路障或布设地雷。
发展趋势
随着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技术的进步,装甲工程车的发展也趋向于提高机动性、生存力和作业能力:
提高机动性:
包括陆上机动性、可空运性和水上机动性。例如,美国新研制的M9装甲工程车可实现空运和空投,苏联的IMR工程车可用飞机、直升机空运,部分车辆还具备涉水、浮渡和潜渡能力。
提高生存力:
通过采取装甲防护措施、配备三防装置、灭火系统、烟幕施放和伪装设备,以及增强自卫能力(如高射机枪和并列机枪)。
提高作业能力:
使一种作业装置具有多种作业方式,或工程车上配备两种以上作业装置,实现多功能发展。例如,美国的M9装甲工程车既可推土,又可装卸货物,COV车上的扫雷犁/推土铲既可推土,又可扫雷。
综上所述,装甲工程车是一种多功能、重要的军事支援车辆,其发展不断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提升作战效能和部队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