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上,“槎”是一个常用的术语,主要出现在砌体工程中。槎是指在砌墙时,由于某种原因(如施工进度、材料供应等)需要暂时中断砌筑,从而形成的一个临时的连接面。这个连接面在后续施工中需要被接续上,以确保墙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槎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
直槎:
在临时间断处,上下层砌体间进退尺寸不小于1/4块长的竖直留槎形式。直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
斜槎:
墙体砌筑过程中,在临时间断部位所采用的一种斜坡状留槎形式。斜槎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地形或结构的需要,同时保持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马牙槎:
一种特殊的砌筑形式,通常用于构造柱部位墙体。每一进退的水平尺寸为60mm,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0mm。马牙槎的设计有助于增强墙体的连接强度和抗震性能。
阴槎 和 阳槎:
阴槎是指留槎时面砖不砌,带接茬时塞入,槎面看上去是凹进去的;阳槎则是留槎时丁砖不砌,接茬时塞入,槎面看上去是凸出来的。在施工中,通常推荐使用阳槎,因为其结构更为稳固。
在砌体工程中,留槎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墙体的质量和安全。例如,留槎处应放置拉结筋以加强砌体受力强度,避免因留槎不当导致墙体薄弱。
综上所述,槎在工程上主要是指因施工需要而留置的临时连接面,用于确保墙体砌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不同的施工需求和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槎形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