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航母,也称为潜水航母,是一种 在水面以下航行的航空母舰。它具有隐蔽性好、攻击突然性强和航行安静等优点,非常适合那些不能取得制海权的国家使用。然而,水下航母也存在致命的缺点,如技术难度大和资金需求高,因此在二战后并未被军事强国列为重点制造的武器装备。

具体到实例,日本在二战时期提出了“水下航母”的概念,并实际建造了“伊-400”型潜艇。该潜艇全长122米,宽12米,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设计最高航速为水上20节,水下7节,可持续作战4个月以上,作战范围可覆盖全球。除了装备有鱼雷发射管、甲板炮、防空炮等常规武器外,还搭载了3架专门为该潜艇设计的“晴岚”攻击机。

此外,苏联在1948年也启动了代号“607工程”的大型登陆潜艇研制计划,旨在打造一款能够运载一个加强营兵力并具备一定远洋作战能力的“水下航母”。但由于技术难度过大和资金短缺,该计划最终被迫搁置。

综上所述,水下航母是一种在水面以下航行的航空母舰,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和攻击力,但同时也存在技术上的挑战和成本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