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什么水利工程

唐朝时期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它山堰:

现存唐代最大的土木工程之一,位于现在的宁波,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龙首渠:

此渠由西郊的浐河引入长安城内太极宫,皇家取名龙首讨个彩头,老百姓将其俗称为浐水渠。

清明渠:

建于隋开皇年间,引潏水最终汇入宫中,主要供水渠道为南海池、西海池和北海池。

永安渠:

自南郊香积寺香积堰引水,最终汇入渭河,造福长安城百姓。

漕渠:

负责漕运的渠。

折脚堰: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涪江支流凯江上游安县茶坪河上修筑,灌田三千余亩。

云门堰:

同年,在安昌河上游右岸黄土镇建成,灌田二千余亩。

扎土堰:

唐贞观六年(632年)在梓潼江上游绵阳境内柏林乡建成,后淤废,清嘉庆二年重建。

茫江堰:

同期,在罗江镇的凯江右岸建成。

利人渠:

在江油马角坝的梓江上建成。

广济陂:

唐武后垂拱四年(689年)绵州巴西郡巴西南六里有广济陂,引渠溉田百余顷。

这些水利工程在当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还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