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物流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能够承运各种特大件、特重件、特长件和超高超宽件,一般三级公路就可满足重件车队的通行要求。公路运行机动灵活、便于指挥,可以实行全程现场监控,有问题随时增援,能实行“门到门”的服务。但大件运输由于车组的轮密、轴多、轴负荷较大,同时因大型平板车运行速度极慢(一般为3~5km/h),严重影响沿线交通的正常秩序;当重量超过公路和桥梁的设计承载力时,还要进行加固处理,更加剧了交通堵塞,因此,只有短途运输或小规模物资才考虑采用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不受气候影响,可深入内陆实现货物长距离的准时运输。但是受铁路的建筑界限、桥梁负荷和车辆等级限制,对货物的尺寸有严格的要求。另外,由于铁路的专用性,难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一般还需要汽车倒载完成全程运输。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不仅对重大件的重量、尺寸限制最少,并且经济可靠。国内、国际超大件的运输基本上采用水路运输。但是水路运输受到河水涨落的影响,所以工程运输可以使用水路运输的可用时间受到了限制。
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货物运输的一种较高组织形式,它比传统单一运输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多式联运通过整合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货物的全程运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的速度快且不受地形交通路况的限制,通常用于紧急救灾或高价值物资的运输。在交通不便利的地区,航空运输是重要的手段。
集成化物流管理模式:
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的资源,实现物流过程的协同运作。这种模式强调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ERP系统、SCM系统等,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精益物流管理模式:
精益物流管理模式通过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和优化流程,提高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这种模式适用于需求稳定、可预测的物流需求。
项目物流管理模式:
包括需求预测和计划管理、采购和供应管理、库存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配送和服务管理等五大模式,针对项目物流管理的不同环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运输距离、货物类型、时间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和组合,以实现最优的物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