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工程师的级别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维度进行划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及对应的级别描述:
技能水平与经验等级
小工:初入行或刚完成相关培训的新手,对PLC的基本概念有初步了解,能够使用基本的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
中工:拥有一定工作经验(通常2-5年),能够独立处理常规项目的中级技术人员,深入掌握了至少一种主流品牌的PLC系统,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
大工:具备多年丰富经验且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级人物,掌握多种品牌PLC的特点与优势,能够优化现有系统性能,并在网络通信、数据采集等方面有较深造诣。
职称评定等级
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有一定的PLC编程和系统调试经验,负责简单的PLC程序编写、设备调试和维护工作。
工程师:中级职称,要求具备更丰富的PLC应用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PLC编程任务,指导助理工程师工作,并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通常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PLC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承担重大项目的技术领导工作,解决技术难题。
行业认证等级
初级:主要考察PLC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指令。
中级:考察PLC的高级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级:涉及到PLC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等方面。
企业内部等级
应用操作工程师:基于终端设备知识的操作和设定基本参数等,销售、运维工程师。
应用设计工程师:基于终端设备知识的软硬件配置和编程、盘箱设计、技术支持工程师等。
研发工程师:基于指定功能的PLC软硬件设计工程师。
系统工程师:基于PLC组网通讯、系统拓扑集成软硬件设计工程师。
这些分类方式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可以结合使用。例如,一个PLC工程师可能同时是某个职称的持有者,并且在企业内部担任不同的角色。建议根据具体职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级别和认证进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