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工程合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当事人身份与资质
确认双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和合法资质。
发包人需核实承包人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关键信息,确保其具备承接项目的法定资格和能力。
承包人也应对发包人的资信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查,以确保项目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和合法性。
工程范围与内容
明确工程范围与内容,避免后期扯皮和争议。
仔细核对合同条款中的工程描述、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等,确保所有施工内容均被明确纳入合同范围,避免遗漏或歧义。
工期与进度管理
关注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及中间交工节点的设定。
明确工期延误的责任承担和补偿机制,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价款与支付条款
关注价款的确定方式、调整机制、支付时间和条件等细节。
确保价款条款的公平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有效的支付监督机制,保障资金的按时到位和合理使用。
材料与设备供应
明确材料与设备的供应责任、质量标准和验收程序。
对于关键材料和设备,建议采用指定品牌或厂家采购的方式,以确保质量可靠。
变更与索赔管理
关注变更的审批程序、索赔的提出和处理机制等条款。
灵活应对,化解风险。
招投标要求与承包方主体资格
对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以及国有资金投资、政府投资项目和国际组织如世行贷款项目,必须要进行招投标。
审查承包人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防止合同最终效力问题。
合同文件的组成与顺序
标注合同文件的组成顺序,确保在前者优先。
对于有补充协议的,要注明与合同正文效力一致。
监理工程师和发包人派驻工程师的权限设置
明确监理工程师和发包人派驻工程师的权限范围,确保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技术标准的审查
关注技术要求与验收标准是否明确。
图纸是否包含在招标文件中,施工工艺、工序是否符合常规要求。
是否要求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是否要求采用高于国家标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价格与计价方式的审查
结合付款周期、贷款情况等测算利润率,确保不低于企业基准线。
计价方式应明确约定,避免采用严重不合理的计价方式。
对于固定总价合同,特别是项目复杂、周期较长的项目,要谨慎评估风险。
价格调整条款
关注是否有明确的价格调整条款。
是否缺少可调整价款的因素,如材料、人工、设备价格的市场波动等。
通过以上方面的细致审查,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合同的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双方的利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