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成本测算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现场勘察
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了解材料的实际单价和施工环境特点,评估可能遇到的特殊条件,如地质复杂性、气候影响等,为后续的成本估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熟悉招标文件
深入研究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要求、合同条款等内容,确保对项目的具体需求有全面的理解,并熟练掌握工程量清单的计算规则,将其细分为可操作的具体项目,便于后续的精准计算。
工程量复核
基于设计图纸,对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仔细复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是成本测算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费用预测
准确预测各类费用,包括人工费、机械设备使用费、材料费、专业分包费用及现场管理费用等,综合考虑市场价格波动、供应链状况等因素,以确保预测值尽可能接近实际发生值。
税务策划
计算并分析销项税与进项税,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负担。
成本汇总
将上述所有费用项目进行汇总,形成初步的成本预算表,并仔细检查每项费用是否合理、是否有遗漏,确保成本预算的完整性。
编制成本测算说明
根据汇总结果编写详细的成本测算报告,说明各项成本的构成及计算依据,为决策层提供清晰的财务参考。
按单位成本法
按照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工程量和工程单价进行计算,得出总成本。适用于项目较为简单、工程量明确的情况,如标准化住宅等。
单位工程成本核算
建筑安装工程一般是以每一个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方法进行核算。一个单位工程由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时,各施工单位都应以同一个单位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各自计算自行完成的部分。
分部位工程成本核算
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方法进行核算。
合并成本计算对象
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竣工时间相接近的若干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的方法核算。
单项工程成本核算
土石方工程、打桩工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以一个单项工程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或将同一施工地点的若干个工程量较小的单项工程合并为一个成本计算的方法。
收集资料
全面收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等,了解项目的规模、结构形式、地质条件等,同时收集市场价格信息,包括材料价格、设备价格、人工工资水平等。
确定成本测算范围
明确成本测算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成本,一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成本,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规费、利润和税金等。
工程量计算
依据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或定额计算规则进行计算。对于复杂的工程结构,可以将其分解为简单的几何图形或部分分别计算,再汇总。
排序工程量
根据材料价格信息和已调查至的人工价格,对工程子项进行排序,重点关注占造价大部分的项目,如混凝土、钢筋、外架、模板等,并进行详细测算和分析。
类比估算法
通过比照已完成的类似项目的实际成本,去估算出新项目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项目成本估算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
参数估计法
利用项目特性参数去建立数学模型来估算项目成本。例如,工业项目使用项目设计生产能力、民用项目使用每平米单价等。
标准定额法
依据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或者项目成本管理咨询机构编制的标准定额估算项目成本的方法。
工料清单法
首先给出项目顺序号用的人工物料清单,然后再对各项物料和工作的成本进行估算,最后向上滚动加总得到项目总成本的方法。
软件工具法
运用计算机软件估算项目成本,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