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报价学问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工程报价学问:
报价原则
报高价的原则:适用于施工条件差、技术密集型工程、小工程、特殊工程、紧急工期要求以及竞争少的工程。
报低价的原则:适用于公司急于进入新市场、在当地没有工程做的情况。
通过施工图纸和现场勘查
分析工程量清单,预计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单价适当提高,工程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降低。
设计图纸不明确
根据经验估计会增加的工程和暂定工程可报高一些,概念含糊或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项目可报低一些。
控制工程量并在方案中明示标准
使用固定单价和工程量可调的合同,注意控制工程量调高价,并在技术标中明示。
材料费适当报低
材料费适当报低可以降低总成本,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压低价格,以免影响质量。
不平衡报价
在总价基本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内部各个子项目的报价,以期在不提高总价、不影响中标的情况下,在决算时得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成本核算
精准测算直接成本(如人工、材料、机械用量)和间接成本(如管理费、规费),明确总成本底线。
市场调研
分析竞争对手的报价风格,研究业主偏好,关注行业趋势,调整报价策略以契合市场需求。
风险评估与报价技巧
识别项目潜在风险,量化风险值纳入报价,设风险准备金,运用不平衡报价法提高经济效益。
报价时机与技巧
掌握最佳报价时机,影响业主以公司的技术标准和报价作为招标文件编制的基础。
购买方式对报价的影响
确认业主在材料采购中的操作方式和权限,以确定材料费差价的空间。
投标报价的编制依据
包括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工程所在地定额及造价信息、企业定额等。
掌握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
熟悉和掌握工程预算的组成、原理、编制原则、依据和方法,这是做好报价工作的基础。
积累和运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统计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如工程内容、工作量、结构特征、实物指标和货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报价合理性。
这些学问帮助企业在投标过程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既能提高中标的机会,又能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