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人防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新建了多个具有多功能的人防工程,还积极将早期人防工程改造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和提升城市品质。以下是一些新的人防工程实例:
春江学校“P+R”停车换乘人防停车场
位于春江学校操场下,是南京首个“P+R”停车换乘人防停车场。
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提供机动车位662个。
智能化管理让停车十分便捷,同时三江夜市的落户有效解决了社区生活服务配套问题,实现了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大行宫人防工程
平时功能为商业和停车场,车库部分提供37台旅游大巴和540台小汽车泊位。
为总统府景区提供游客集散需求,有效解决了景区周边车辆尤其是大型旅游车辆停靠问题,优化了景区环境和交通秩序。
早期人防工程改建停车场
包括中山商城、9912工程、禹城路与中山商城连接通道工程、曲阜路工程、龙山商业街工程5处人防工程。
改造完成后将新增地下车位约1500个,有效缓解西部老城区交通拥堵。
青医附院、市立医院、邮轮母港周边人防工程
与地铁、地下道路互联互通等进行专题研究,方便群众出行,充分发挥人防工程公益属性。
这些新工程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御能力,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及生活环境。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地下设施,城市在应对未来可能的紧急情况时,将更具韧性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