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类型多样
重力坝:依靠自身的重力来维持稳定,通常由混凝土或砖石等材料建造,具有结构简单、耐久性好等优点。如中国的三峡大坝。
拱坝:形状如同拱形,利用拱的作用传递水压力到两岸山体,具有体积小、材料省、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如法国的米约高架桥。
土石坝:由土料、石料等材料堆积而成,具有材料来源广泛、施工相对简单、造价较低等优点。如中国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浆砌石坝:用块石或卵石浆砌而成,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支墩坝:由一系列独立的支墩组成,结构轻巧、占地少、施工简便,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地形复杂的地区。
堆石坝:由堆石体和面板两部分组成,具有抗震性能好、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设计特点
适度考虑库区淤积的防渗作用,使坝基防渗效果更为可靠。
上爬的内铺盖改善了上游坝坡的抗滑稳定性,实现了库区淤积的连接,又不会对坝坡产生太大的影响。
减少了上游围堰的土方填筑量及基础处理工程量,缓解了截流后紧张的工期。
与斜墙坝相比,混凝土防渗墙受力有所恶化,且造墙难度增加。
施工特点
水库施工受气候、时间影响最大,同时也受其他多种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气候、施工环境、外部协作条件等。
水库工程建设质量差,老化失修现象严重,安全管理环节薄弱,工程管理不到位。
水库位置交通不便,给大型施工机械的进出和建筑材料的运输、施工力量的组织造成困难。
水库工程建设的土方工程量大,以土石方工程量为主,工期短,水下作业多,隧洞工程安全隐患多,工作面小,容易发生事故。
导流工程特点
大坝导流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全年挡水围堰,渡汛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标准,坝体汛期开始填筑,填筑强度高,基坑汛期排水强度大。
右岸坝肩EL.1463.45平台上有抗滑桩,以确保大坝运行期的安全。
总平面布置上的弃渣场布置在左岸下游,采石场在右岸上游,且距坝都在3km以上,因此投入设备较多。
大坝基础前低后高,施工时考虑坝体反向排水问题。
大坝填筑无利用料,全部填筑料均须在料场开采。
这些特点使得水库大坝工程在设计上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难度、经济成本、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