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程资料有哪些问题

工程资料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名称不统一

有些项目对工程名称的定义不明确,导致工程资料在整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混乱。

工程名称应在工程开工时根据建设单位的报建资料确定,并在第一次监理例会中明确并记录在会议纪要中。

使用部位填写不统一

工程资料中关于使用部位的填写存在多种表述方式,如标高、层数、分区、轴线等,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资料难以理解和查阅。

建议统一使用部位的描述,同时注明层数、标高、轴线及构件名称,以确保资料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工程资料前后矛盾

由于质检员、试验员、技术员分别整理不同类别的资料,导致工程资料在汇总时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施工过程中,资料员应定时将工程资料汇总,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避免后期出现相互冲突的问题。

资料的漏项及多余

许多工程资料缺乏预检记录和中间检查记录,但包含了不必要的开盘鉴定等内容。

应确保资料的完整性,避免遗漏关键内容,同时去除多余资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多单位工程资料混淆不清

对于包含多个单位工程的项目,资料应分开整理,特别是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试水记录等关键资料,不得合并。

少量合并的物资资料应明确归入某一单位工程,并在其他单位工程中注明存放位置,以便于管理和查阅。

资料不规范、不完整

技术资料的不规范和不完整主要由于资料人员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专业素质问题,以及项目部或施工单位缺乏资料管理经验。

施工审批手续不规范也会造成工程资料缺失,例如未批先建等情况。

资料滞后,与施工不同步

由于工程行业施工程序复杂,多种专业交叉,再加上施工工期限制,很多资料需要后补完成,导致资料滞后,影响后续程序。

资料整理采取外部承包模式,一个资料员负责若干工地,无法满足现场同步跟踪,也是造成资料滞后的原因之一。

资料虚假、不实

资料虚假、不实会给工程带来极大隐患,严重的还会触及法律红线。

常见的问题包括候补资料补办难度较大,简化有关内容,前后不照或与实际不符,模仿管理人员签字,私刻印章,编造施工日志等。

原件准备不足

关键工程资料如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开竣工报告等,在备案时需提供原件。

建议按合同要求数量外,额外准备至少三份原件,以备不时之需。

盖章随意

盖章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图纸会审纪要、开竣工报告等重要文件需盖公司公章,而非项目章。

出厂合格证的盖章需特别注意,项目公章不代表原件。

签字不明确

所有资料上的签字必须是本人所签,确保关键人员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对工程实际情况的参与和把控。

签字不明确会导致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综上所述,工程资料的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