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主体缺陷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模板拼缝处漏浆,表面不平整
主要原因:使用木制模板时拼缝不严,模板多次使用后翘曲变形,模板干燥后收缩,或模板配制的钉子松动。
防治措施:改变模板材料,选用成品木制木模,减轻配模工作量,降低模板拼缝率,模板端部加设泡沫双面胶。
框架柱在层高位置出现柱头偏移歪斜,几何形状不规则
主要原因:梁柱交叉,施工工序中模板分两次安装,两次浇筑,导致柱头部位模板刚度不够,固定不牢。
防治措施:专门配制柱头模板,增加搭接长度和固定范围,增加模板刚度,四角加设角铁架。
砼表面缺陷
包括露筋、蜂窝、麻面、孔洞等。
原因:砼构件未达到一定强度过早拆模,配筋过密导致下料不充分,振捣不实,模板表面有杂物、接缝不严,砼和易性差,浇筑方法不合理等。
防治措施:确保砼构件达到一定强度后拆模,合理布置钢筋,充分振捣,模板表面涂刷均匀脱模剂,保持表面光滑。
砼强度偏低,不满足设计要求
原因:砼原材料不合格,配置搅拌砼时投料用量误差,投料顺序或方法错误,运输、浇筑、振捣、养护不满足规范要求。
防治措施: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严格按照配合比操作,确保砼配置和施工过程规范。
砼构件轴线、尺寸偏差
原因:模板、支架刚度或强度不足,支撑基座不牢靠,施工中放线定位错误。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模板和支架,确保刚度和稳定性,加强放线定位的准确性。
砼裂缝
原因:砼配置时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掺合料搅拌添加用量错误,塌落度、水灰比、和易性不满足要求。
防治措施: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严格按照配合比配置,确保砼的塌落度、水灰比、和易性满足要求。
模板位移、倾斜、扭曲、胀模、鼓肚、漏浆
原因:群柱支模不跟线、不规方,模板刚度不够,拼缝不严,支撑不牢靠,侧向拼缝不严,钢木混合模板配板刚度不一致。
防治措施:确保模板安装精度,加强模板的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支撑牢固,严格检查模板拼缝和连接质量。
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
原因:钢筋未严格按设计尺寸安装,浇捣过程中被碰歪撞斜,未及时校正,或被操作人员踩踏、砸压。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定位控制,确保钢筋安装精度,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造成损伤。
钢筋端部下料弯曲过大,清理不干净或端面不平
导致烧伤及裂纹。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钢筋下料弯曲度,确保端面平整干净,清理彻底。
这些缺陷类型涵盖了主体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