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水利工程主要包括隋唐大运河及其相关工程,具体如下:
隋唐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605年,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唐朝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了大量的疏浚、修整和开凿,包括四疏汴渠、五浚山阳渎(邗沟)、三治江南运河等,使得漕运的干流和支流都得以通行流畅。
其他相关工程
玉梁渠、绛岩湖、镜湖:唐朝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见于唐初记载。
孟渎、泰伯渎:唐宪宗元和年间,李吉甫在扬州开凿,引长江水南注通槽,以济漕运。
练湖:唐代宗永泰年间和大历年间浚治,以导湖入漕河,解决运河水源问题。
爱敬陂水门:唐德宗时期修建,以节水势,改变高邮湖附近漕渠的水位问题。
平津堰:唐宪宗时期李吉甫在高邮湖筑建,调节运河水位,灌溉田地。
它山堰:唐大和七年兴建,位于宁波西南,为明州城内运河提供稳定水源。
这些工程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善了交通运输,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