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修船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船工作的原则
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和保养,防止设备故障发生。
维护保养和计划修理并重:确保每艘船舶的船体、主机、发电机、舵机、锚机、专用设备和主要安全设备修好,保持船舶良好的技术状况。
厂船配合:确保修船质量、缩短修期、降低修费,积极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逐步实现标准化、定型化和成套换修。
分工负责制和互相配合:工程范围以机务部门为主确定,质量要求以机务部门和验船部门为主确定,施工工艺以船厂为主确定。
禁止船舶超载、超负荷、带病航行
船舶在上述情况下施工而造成的设备损坏属于责任事故,应按照相关规则进行修理。
修船工作的具体流程
编制修理申请:船舶根据年度修船计划、救助待命情况、船级社检验项目等编制修理单。
审核修理单:船队对修理单进行审核,协调和解决在修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监理人员主持修船工作:设备技术部应派监理人员主持修船工作,并代表分公司制订和签署文件,同时对修船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
记录与文档:建立维修日志,详细记录每次维修的情况,便于追踪设备状态。
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检查和故障处理。
物料和设备:根据修船项目的需要,船舶应将所需备件清单报设备技术部,按《设备采购管理办法》订货。
质量控制
设定维修标准:确保维修质量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质量监控:设立质量检查点,确保每个维修环节符合标准。
安全规定
安全培训:定期对船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强化安全意识。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响应
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培训与教育
对船员进行维修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船员自修能力。
反馈与改进
鼓励船员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修理制度。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程修船制度的框架,旨在确保修船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效性,从而保障船舶的良好技术状况和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