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变更应遵循以下原则:
优化设计:
工程变更应旨在优化设计,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不降低原设计使用要求:
任何变更不得降低原设计的使用要求和功能标准。
尽量降低或少增加工程成本:
变更应努力控制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按分类、分级原则处理:
变更应根据其性质和影响范围,按照既定的分类和分级程序进行快速、准确、有序的处理。
明确工程设计文献:
处理工程变更时,必须明确工程设计文献,经过审批的文献不能任意变更,若需要变更,必须按规定逐层上报并通过审批。
符合需要、原则及工程规范:
变更必须符合工程实际需要和相关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依次进行,避免多次小额变更:
变更应一次性提出,避免细化分解为多次、多项小额的变更计划。
完整变更计划:
提出变更申请时,必须提交完整的变更计划,包括变更原因、记录、设计图纸和工程造价计划书等。
现场监理严格把关:
监理单位需根据测量数据和资料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并进行核算、计量与评估,确保变更公平、合理且符合规定程序。
及时批复:
工程变更的批复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常为7~15天,以防止影响工程进度。
三方确认:
任何变更都需得到建设方、监理方和承包方三方的书面确认,严禁擅自变更。
及时公布变更信息:
变更信息应及时公布,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选择影响最小的方案:
在提出变更时,应选择对现有工程影响最小的方案。
整体变更控制:
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查和处理,评估变更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
快速响应:
监理单位在接到变更申请后,应迅速按照变更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并协商确定是否可以变更。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工程变更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同时维护各方的权益和工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