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详细调查与测绘,为后续的勘探和测试提供基础数据。
勘探与取土
通过钻探、坑探、触探、槽探等手段对地层进行勘探,获取岩土样本,了解地下岩土的分布、性质和工程特性。
原位测试
在现场对岩土体进行原位测试,如载荷试验、地应力和剪力试验等,以获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评估其承载能力和工程特性。
室内试验
对采集的岩土样本进行实验室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质,如密度、强度、变形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物探
利用地震波、超声波、电磁波等物理方法对地质结构进行探测,了解地下岩体的分布和特性。
岩石和土质的分类与鉴定
对岩土进行详细分类和鉴定,确定其工程性质和使用范围,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观测
对建筑物沉降、滑坡位移等长期地质现象进行观测,评估其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为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监测数据。
资料整理与编写
将勘察所得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编写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和建议。
选址勘察
在项目初期进行选址勘察,选择地质条件优越的建筑场地,避开不利地质因素,确保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
初步勘察阶段主要目的是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详细勘察阶段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包括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
施工勘察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质勘察,以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程地质勘察的完整体系,旨在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各阶段都能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