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项目中,存在一些常见的套路和欺诈行为,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例子:
三无人员介绍项目
介绍人可能自称有领导第一把手的对接能力,但实际上可能是无工作、无单位、无职务的“三无人员”。
虚假央企项目
声称有央企项目可以分包,但往往在官方网站上查不到相关信息,或者提供的项目信息不真实。
伪造PPP项目
没有国家政府立项批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未入库的PPP项目,通常是骗局。
融资骗局
以帮助企业融资为名,骗取评估费等费用,最后以各种借口推脱。
合同与保证金骗局
签订合同后要求支付各种形式的保证金或预付款,而实际工程却难以启动。
伪造施工许可
伪造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开工报告,以吸引投资者上钩。
中介人骗局
以亲戚朋友的名义,声称有工程项目需要合作,伪造证件和材料,诱骗投资者。
国防军事保密工程
声称项目保密而不提供相关资料,实际上是诈骗行为。
合同文字游戏
合同中可能存在模糊的责任界定、不合理的违约条款等,导致后期纠纷。
证据缺失
在工程现场,辛苦劳作却未留下任何书面证据,导致权益无法维护。
签证变更拖延
甲方拖延签证变更的签订,导致乙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后无法及时获得补偿。
结算砍价
工程结算时大幅砍价,导致乙方收益减少。
付款前发票陷阱
在付款前要求提供发票,而实际付款时却存在各种问题。
围标串标
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存在串通投标行为,如泄露标底、内定中标人等。
虚假宣传
故意提高某些项目的单价,降低其他项目的单价,以获取前期工程款。
辅助项目与永久项目价格差异
辅助项目价格高,永久项目价格低,利用市场价格波动进行索赔。
关键项目价格过低
涉及关键质量和观感质量的项目价格过低,防止材料替换时损失过大。
这些套路和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工程参与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在参与工程项目时,务必保持警惕,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以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