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管理方式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式: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也称为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模式。在此模式下,工程公司负责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及开工服务工作。业主负责整体的管理及控制,而总承包商则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应用先进的管理经验来提升工作效率和减少协调工作量。
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
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ant)模式,即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包括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以及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进行全面管理。PMC通常不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阶段的具体工作。
项目管理服务(PM)模式
PM(Project Management)模式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在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为业主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项目策划;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提供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和试运行(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
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
DBB模式是最传统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该模式的优点是通用性强,有利于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但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建设-管理(CM)模式
CM模式,又称阶段发包方式,即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有施工经验的CM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负责工程的监督、协调及管理工作。CM单位在施工阶段定期与承包商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并预测和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化。
业主自行管理模式
业主自行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包括施工、设计、采购等环节。这种模式适用于小型项目,优点在于业主可以全面掌控项目,缺点在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业主委托其他专门单位进行项目管理
业主将项目管理工作按照职能分别委托给其他专门单位,如设计公司、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这种方式实现了管理的专业化,但需要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工作。
混合式的管理模式
业主委派业主代表与监理工程师共同工作,结合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以适应项目的具体需求。
关键路径法(CPM)
CPM是一种项目管理工具,用于确定项目中最长的路径,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项目进度。
敏捷项目管理
通过快速迭代和反馈来管理项目,以便更好地适应变化和需求。
里程碑法
将项目分成若干个重要的里程碑,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项目进度和质量。
SCRUM
一种敏捷项目管理方法,通过短周期的迭代来推动项目进展。
Partnering模式
强调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风险和利益,适用于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
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工程类型和管理需求。在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时,建设单位需要根据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业主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